English

上海的风味

1998-02-1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本报记者 呼延华 □本报特约记者 韩莺 我有话说

随着传媒市场的逐步发育,期刊的信息传递作用渐渐彰显,一些名牌期刊──如《读书》、《读者》、《中国青年》、《人民文学》──的导向和服务功能越来越突出。由于定期出版的期刊拥有广泛而固定的读者群,所以在“锁定”读者这个所有出版社都很关注的问题上,拥有期刊的出版社当然受益多多。上海主要的四家科技类出版社(即上海科技、上海科教、上海科普、上海科技文献)也许早已注意到这一点,他们在正常的图书出版之外,极力开拓科技期刊这一新的出版空间,并富有成效。

上海四家科技类出版社主办的十余种科技期刊,依各社的优势和特色,又各有不同的读者定位、登载范围和选题内容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面向一般大众的生活类科技期刊,《上海服饰》可谓其中的佼佼者。作为中国唯一发行量超过100万的时尚杂志,《上海服饰》促进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系列生活科技类图书的发展和繁荣,《东京女装》、《最新时装视品制作》等一系列生活类科技图书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和读者群。上海科普出版社的《科学生活》亦属此列。因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,这类期刊的风格趋于休闲化,明显的外在表现是印刷的精美、版式的活泼和图文并茂的抢眼。《上海服饰》、《科学生活》在这一定位上,把握得极为准确。

《科学画报》、《大众医学》作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支柱杂志是科普类期刊的代表。科普类期刊的目标读者广泛,为了较为普遍地提高读者的科学知识水平、拓展读者的科学知识视野,《科学画报》、《大众医学》的登载范围并不限定在某一领域,内容多彩,同时表达方式也比较多样化。它的突出特色在于激发读者的科学兴趣,因而始终以及时挖掘、报道与科技有关的社会热点为己任。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《科学画报》为例:“Intenet上汉语的尴尬与应战”、“O—157c带来的思考”、“电影《黑衣人》中的外星人”……这一篇篇文章都说明,告诉你生活中处处有科技是科普期刊的奋斗目标。《大众医学》、《科学画报》在缩短中国公众与科学的距离、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方面,使出了浑身解数,并取得了读者的认可。

创刊于1915年、被后来者指称为新文化运动“报春花”的《科学》杂志,是中国唯一一份具有很高科学内涵的科技期刊,八十余年的坎坷经历,使这份期刊获得了“高科学素养”的珍贵秉性;八十余年的生长期,使《科学》不仅传递了自然科学知识,同时也使它成为哺育中国文化百年进化的摇篮之一。进入九十年代的《科学》杂志,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和社会各界读者的共同培育下,以“特稿”、“科学前沿”、“科学源流”、“研究论坛”、“知识经纬”、“科学奥林匹克”、“科学回眸”等栏目,继续固守这块传播科学薪火、传递“赛先生”高贵理念的精神阵地,使我们尽管没有《Nature》和《Seience》式的科学期刊,但却一样拥有对科学的热情和执着。

从种类上看,上海的科技期刊,仍以“技术类”为主,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的《机电一体化》、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《实用无线电》、《电脑技术》,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《无线电与电视》,都是专业技术类期刊。他们的吸引力在于传播本专业领域内较为成熟的理论、观点或推出前沿的发现和信息。读者来源虽不太广泛,却集中而固定,这是各专业期刊立足和成为精品的支点。尤其是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主办的《机电一体化》,在编排体例、经营风格、内容刊载上都有独到之处。《小学科技》、《中学科技》顾名思义是指导中小学科技活动的期刊。这一类期刊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拳头产品,在教育界广受好评。

出版社办期刊,在我国出版界有着良好的传统,通过期刊团结作者,通过期刊扩大图书影响,通过期刊锁定读者群,通过期刊形成出版特色,通过期刊广告增加经济收益……种种“好处”使我国的多数出版社都主办着一份或几份期刊。

然而却不是每一份期刊都能办出特色、办出影响来,典型成功期刊如《读者》、《上海服饰》者寥寥无几。究其原因,概有以下几种:1、许多期刊要么秉持曲高和寡的清高,要么陷于惨淡经营的无奈;2、有的期刊在核心读者群和边缘读者群之间摇摆不定,难以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;3、在期刊的新闻性的要求越来越强的今天,许多期刊仍旧固守自己的副刊色彩,缺乏敏锐的洞察力,不能策划出一些激动人心的新闻话题;4、一味强调读者效应,却又身陷众口难调的困境。

科技期刊在拥有这些难题问题的同时,还极其无奈地面对着中国公众科学素质较差的现实状况。上海的四家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十余分科技期刊,尽管各有特色,但在衡量读者认可程度的发行量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。这一差异程度不同地表明上海的科技期刊存在着读者定位、办刊思路、稿件组排、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。要解决这些问题,显然不能寄希望于“毕其功于一役”。这就要求上海科技期刊在分析吸收成功期刊思想、借鉴西方期刊办刊经验、探索新的办刊思路方面作出持久不懈的努力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